最新新闻
联系我们
-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奥克斯广场
一号楼A座3608 - 电话:0731-85555112
- 邮箱:2528521538@qq.com
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但是并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来源于父母的遗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射线等多种环境因素都可能使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早诊早治已是国际公认的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很多发达国家从中受益。2017年美国癌症年度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多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25%,取得上述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及防癌体检。
定期验血尽早查出卵巢癌
英国一项临床实验发现,每四个月验一次血有助卵巢癌高风险女性尽早确诊是否患病。
这项遍及英国42个研究中心的实验以4348名患卵巢癌风险超过10%的女性为研究对象,跟踪她们血液中一种名为CA125的化学物质水平。这种化学物质由卵巢组织产生,其在血液中水平上升是诊断卵巢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些研究对象在3年内定期验血,最后一次验血一年后有19人被确诊患有卵巢癌,其中10人处于癌症早期。5年之后,研究对象中又有18人被确诊患有卵巢癌,但只有1人处于癌症早期。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定期验血能尽早筛查出卵巢癌。对于所有癌症类型而言,尽早诊断都是治疗关键。
中美乳腺癌5年生存率相差近20%,差在哪儿了?
乳腺癌是少数几个能够通过早期筛查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乳腺癌在确诊时I期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93%左右,有转移者为56%,有远处转移者仅为10%。在美国,I期病人占乳腺癌病人的60%,日韩有50%的病人是一期病人,而在我国,仅有20%的病人在确诊时处于I期,有不少病人拖到晚期才被发现,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早期筛查、普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不但治疗效果好,生活质量也会因手术范围小和放、化疗时间较短而大为提高。美国60%左右的乳腺癌患者是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该阶段的乳腺癌患者属于局限性阶段,5年生存率可达99%。相比之下,中国仅有5.2%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常规筛查发现,且保乳手术仅占5.5%的比例,乳房全切高达88.8%。
目前多数研究显示,乳腺X线摄片配合临床乳腺检查是较好的乳腺癌检查方法,同时配合超声波等辅助诊断。

除了以上检查手段,近年来发现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密切有关。据统计,大约5%~10%的乳腺癌为这些基因突变所致。有BRCA1突变基因的女性在30岁时发生乳腺癌风险为3.2%,40岁时为19.1%,50岁时我50.8%,60岁时为74.2%,70岁时为85%。已患乳腺癌的女性,70岁时对侧乳腺发生癌变的风险为64%。有BRCA2突变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性与BRCA1相似。两个基因突变显著提高发生乳腺癌风险,一生中患乳腺癌风险性为50%~80%,因此,我们可以进行突变基因检测,对突变基因携带者进行乳腺癌监测,实现早期干预和预防种瘤的发生。
发病率下降32%,早期筛查正在改变结肠癌治疗现状
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预计美国2017年将有95520例结肠癌新发病例及39910例直肠癌新发病例,其中结肠癌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50岁以上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降低,相比2000年已经降低了32%,这归功于早期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可以通过检测并切除癌前息肉防止结直肠癌发生。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大肠癌初筛方法主要分为FOBT和/或结合高危因素问卷、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三大类。
通过以大便隐血试验(FOBT)为初筛,肠镜为精筛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筛查能够降低大肠癌死亡率15-33%。
基因检测成为筛查大肠癌的新手段
基于现有检测手段的局限,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从粪便中进行肠癌脱落细胞中变异基因的检测可以作为肠癌,特别是早期癌变检测的新方法。
两会上,已有多位委员,强烈建议在全过范围内推行筛查,通过防癌体检降低中国癌症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罗永章:防癌体检宜尽早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建议,国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加将防癌体检纳入医保的可操作性:
1)将防癌体检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增大人口覆盖比例;
2)规范检测内容及标准,建立居民防癌体检档案;
3)引导商业资本和保险业参与,促进医保防癌体检实现良性循环。
刘兰妮、刘银燕:扩大乳腺癌、宫颈癌筛查覆盖面
乳腺癌、宫颈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目前,广东省“两癌”检查覆盖面较小,只有29个县(市、区)的农村妇女享受免费检查,仅占全省的24%。
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来自广东省妇联的刘兰妮委员与来自广东省卫计委的刘银燕委员联合提出提案,建议推动医保制度、用人单位、商业保险、个人负担等多方合作,不断扩大适龄人群的“两癌”检查覆盖面,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分步推进妇女“两癌”检查工作。
两位委员还建议将“两癌”治疗费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为贫困“两癌”患者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并对“两癌”患者及筛查出的高危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人群加以干预。
王贵齐:加强国家级贫困县消化道癌的早诊早治
恶性肿瘤花费是农村地区疾病负担的重要构成。其中,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占到了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40.68%,是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丧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大因素。上述状况在国家级贫困县表现的形势更加堪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建议国家对国家级贫困县扩大上消化道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从而有效提高这些地区上消化道癌症早发现和早治疗水平,并从根本上促进这些区域因病致贫问题的解决。
陆春云:将基因检测纳入国家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希望把基因检测这样一个新的手段来纳入到医保。同时,根据我们在泰州地区的实践,把基因检测纳入早期的癌症筛选。通过基因检测的筛选就能早期的发现,降低人的发病率。同时,通过早期精准的确认你适合哪一种药,可以大大的提高疗效,同时,可以降低家庭的成本。
除了政府层面的行动和财政支持,普通人群也要树立积极地防癌意识,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体检,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定期体检,条件允许的需要加大体检频率,尤其是具有家族遗传史,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长期处于不利环境之中的人群,更要增强自我保健和体检意识,享受健康、长寿的人生。
